小学自然教案:《2、2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教案模板
第二章观察和测量
第二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除了要求学生应用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外,还需要使用工具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在学生原有的动手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及规范动手操作技能。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在介绍长度、面积、体积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渗透特殊测量的科学方法,使本节教学成为启蒙科学思维的实践过程。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⒈采用学生动手测量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⒉教师多设置障碍,让学生在克服障碍的过中,采用探索、讨论的方法来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学生实验占1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㈡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⒉教学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
三、教学准备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㈠新课教学
⒈测量的重要性。
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测量的录像(也可教师举例),说明测量的重要性。
探索性实验1:学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暂盖刻度尺),去测量课桌的长度。讨论后总结:没刻度,不能测量。
然后教师指出: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探索性实验2:揭去遮盖在米尺上的纸条,去测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动手实验后总结:测量的实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继续讨论:谁跟谁比较?讨论后总结:桌子与刻度尺比较,即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拿出学生中几个记录错误的代表数据:如0.64或64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指出错在没有单位,从而引出长度单位。
⒉长度的单位。
指出长度单位就是事先确定的一个标准的长度。世界上各国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中国就有丈、尺、寸、分等。为了便于国际交往(通商、科学技术交流等),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国际单位制(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m。再出示米尺,来加深米的概念。并介绍其他常用单位。
学生练习:138000米=千米;0.000075米=微米。说明单位换算应为数值×单位间的进率。
⒊正确选用刻度尺
探索性实验3:每位学生拿出甲尺(最小刻度为厘米)和乙尺(最小刻度为毫米),分别测同一块木块长度。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测量同一块木块用甲、乙两尺得到的准确程度不一样。教师马上投影甲尺和乙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①甲、乙两刻度尺上刻度每大格分别是多少?每一小格分别是多少?
②用甲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用乙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
在学生明确甲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和乙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后。小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测量的结果就越准确,也就是说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就是准确程度。因此,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教师介绍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让学生继续讨论:
①选择刻度尺是不是越准确越好呢?
②为装玻璃和窗帘都要测量窗户的长度,应分别用准确程度是多少的刻度尺?
③测量人的身高该用准确程度为多少的刻度尺?而用来量体裁衣该用多少?
小结:不同的测量对象选用准确程度不同的刻度尺。
探索性实验4:让两位学生分别用米尺和卷尺测量教室的长与宽,比较快慢。
显然,用米尺测量显得比较麻烦。应该用卷尺比较方便。
教师介绍量程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甲、乙两尺和米尺确定量程各是多少。
教师指出选用刻度尺特别要注意准确程度和量程外,还要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投影三种不同“0”刻度起点的刻度尺)。
⒋正确使用刻度尺
投影两种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
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是否正确。2—2(1)
然后得出测量中要做到四正确:
①放正确
讨论并指出图1测量物体长度
时的错误:刻度尺斜放;零刻度线2—2(2)
没有对准物体一端。提问有些刻度尺比较厚,读起来很不方便时,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指出按图2位置放,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的物体。
②看正确
分析图1看刻度时眼睛的视线是否正确。让学生纠正,要做到视线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
让学生用甲、乙两尺再一次正确测量同一木块。拿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如用甲尺测量结果为13.4cm,乙尺测量结果13.42cm。分析甲尺最小刻度是厘米,13cm能准确读得,而0.4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乙尺最小刻度是毫米,13.4cm能准确读得,而0.02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即
13┊4cm13.4┊2cm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小结:长度测量的读数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也就是如果给你一长度数据,其中倒数第二位就是能准确读到的一位(可以判断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9.342米,即19.34米是准确值,0.002是米估计值,准确值最后一位是厘米数,即准确到厘米这一位,那么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
让学生检查刚测量的课本的长、宽加以修正。
问:如果某一物体的长度刚好是18厘米,则应该怎样读数?
应该是18.0厘米。强调这里的“0”不能少(有时间可展开说明)
④记正确
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㈡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学习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同学们课外要多加以练习,真正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⒈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⒉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⒊正确选用刻度尺
①量程
②准确程度:
A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B不同的对象选用准确程度不同的刻度尺。
③零刻度
⒋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放正确②看正确③读正确④记正确
六、习题与解析
⒈随堂练习2—2(3)
⑴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
木块的长度,读数分别是
和。2—2(4)
⑵用刻度尺测得某物长度为7.864米,其中准确程度为,估计值为,准确值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⑶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自然科学》课本得宽度,符合读数要求的是()。
(A)14cm(B)14.0cm(C)14.00cm(D)0.140cm
⑷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201.8毫米,等于分米,等于米。
⑸填入单位
a、某同学身高17.0b、21英寸彩电对角线长度54c、5分硬币的厚度约为3
⒉课后作业
⑹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A)实验者的熟练程度决定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C)数据记录时所用的单位决定
(D)实验时测量次数多少决定
⑺金属表面喷漆,每喷1平方米金属表面用去油漆150立方厘米,求漆层平均厚度?
3.参考答案
⑴(甲)2.4厘米(乙)2.99厘米⑵厘米0.004米7.86米厘米⑶(C)⑷2.0180.2018⑸分米厘米毫米
⑹(B)⑺1.5×10-4米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面积和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量筒,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的探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
⒉教学难点: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三、教学准备
刻度尺、棉线、量筒、水、烧杯、带线的小石块(每桌准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⒉某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6.784米,准确值为多少?估计值是多少?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
⒊单位换算:0.285米=分米=厘米
二、新课教学
⒈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
⑴根据地图怎样计算北京到杭州的铁路的实际长度。
⑵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⑶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然后小结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①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棉线在地图上按铁路线的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铁路线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②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其中一块三角板作为寻找圆柱体直径的辅助工具,另一块读出圆柱体直径的数据。
③以少积多法。数n张纸,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h,然后
就是每张纸的厚度。
⒉面积的测量
⑴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计算
复习提问:a长方形面积公式?b圆面积计算公式?
练习面积单位换算:3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⑵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方法:方格法也称割补法。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问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先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画好等大的小方格,量出长度,算出每个小方格的面积。
②把树叶平整地放在小方格上。
③数出树叶所占的方格总数。因为每一小格的面积相对树叶的面积来说是较小的,因此,采用“取半”数法对测量影响较小。
④树叶的面积=树叶所占总的方格数×每小格的面积。
学生在全班练习基础上,每个人自己训练数课本图2-7中的方格数,计算树叶面积,学生汇报结果。
⒊体积的测量
⑴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
复习提问: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练习体积单位的换算。30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米
⑵液体体积的测量(教师出示实物讲解)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a、刻度单位:毫升(ml)1毫升=1立方厘米
计算:1升=1立方
b、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c、刻度特点: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
d、使用方法:①放平稳,倒入液体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让学生讨论如果视线是仰视,读数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学生练习测量几次。
⑶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
利用量筒或量杯也可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练习。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系住物体。轻轻沉入量筒内液体下,正确读出上升后水的总体积V2。
c、算出被测量物体体积数为V=V1-V2.
学生练习读出课本图2—10所示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教师继续提问:刚才讨论的不规则物体是会沉到水中的物体,如果是浮在水面上的应怎样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可采用⑴用体积不记的细针把物体浸下去。⑵可以用铁块或重物把物体绑着沉下去。⑶可以用细沙代替水。
㈢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⒈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①以曲化直法
②卡尺法
③以少积多法。
⒉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计算—方格法。
⒊量筒的正确使用: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六、习题与解析
⒈随堂练习
⑴一个油漆匠给某人家漆面积为12平方米的地板,用去油漆6升,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A)0.05毫米(B)0.5毫米(C)5毫米(D)50毫米
⑵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cm,这本书共有26页。每张纸的厚度为()
(A)0.992毫米(B)0.0992毫米
(C)0.0496毫米(D)0.496毫米
⑶为测定某漆包线直径,把它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得总长度为5cm,圈数有50圈,该漆包线的直径为()
(A)0.2毫米(B)1毫米(C)1厘米(D)2厘米
⑷在盛有30cm3水的量筒中放入一块金属块,液面上升到45cm3,则该金属块的体积为()
(A)15立方厘米(B)10立方厘米
(C)20立方厘米(D)15立方分米
⑸下列有关用“小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能算入该物体面积中
(B)只要占有一个小方格中的一小部分,就应算入该体积的面积
(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
(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
⒉课后作业
⑹用一根橡皮筋在地图上沿着北京到杭州的铁路线确定长度后,然后再把橡皮筋拉紧,量出该它的长度,则测量结果比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值()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
⑺单位换算:
2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200立方厘米=立方米
12升=立方厘米1500毫升=立方分米
⒊参考答案
⑴(B)⑵(A)⑶(B)⑷(A)⑸(D)⑹(A)⑺25002×10-41.2×1041.5
⒋简要分析
v6升610-3米3
⑴h=—===0.0005米=0.5毫米;
s12米212米2
261.30cm
⑵总张数==13张,故纸的厚度==0.1cm
213
其中测量有一定的误差,0.992毫米最接近1毫米。
长度5厘米
⑶直径===0.1cm=1毫米;
圈数50
⑷金属块的体积=45cm3-30cm3=15立方厘米;
⑸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
⑹橡皮筋沿着地图确定长度后再拉紧用刻度尺量出的长度比没有拉紧要大,测量结果偏大。
⑺25平方分米=25×100平方厘米=2.5×103平方厘米;
200立方厘米=200×10-6立方米=2×10-4立方米
12升=12立方分米=12×1000立方厘米=1.2×104立方厘米
1500毫升=1500立方厘米=1.5立方分米
贵州教师招聘网免责声明:贵州教师招聘网所提供信息均来源于贵州教育厅、贵州教育网、贵州教育考试网、163人事考试信息网以及贵州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铜仁、毕节、黔南、黔东南以及黔西南等地人民政府网站以及教育部门网站。